通过这个平台,分享我对马来西亚的终身学习发展、宪制与司法及赋予马华新生命力的看法。
欢迎大家提供意见,彼此交流。

2008-05-17

失衡的草根与干部机制

马华在李三春时代,曾有一批经过培训的党干部,肩负起传达党的重要议程、策略及方向,但现在却被忽略了。现在党的重要资讯,通常是以闭门汇报方式来转达。按现有的操作是必须配合最高领导层的空档时间,而受邀出席的人也只局限在少数地方领袖。因此,许多上情无法即时与全面的下达,而基层的不满与迷惑也无法有效的迅速解除,进而造成基层产生片面印象,对党的主观心态也持续发酵,使党务推动倍加吃力。

在形势对国阵与马华有利之时,干部机制的重要性并不显著。然而,当强势反风猛吹,局势不利于马华时,就凸显了难于找到能演言善道的同志在群众大会、街头游说等场合,有效传达党的讯息。无论是善于用中英文演说或是撰稿的干部,都形同凤毛麟角。

总会长黄家定曾多次提到他与署理总会长陈广才及其他的中央领袖曾在李三春时代,在美马高原参与密集培训,成为年轻的干部讲师。他们下山后被派往基层,辅导新进党员。但,类似这样有机制的鉴定与培训精英,而又赋予平台展现其才华的运作机制,在后李三春时期已逐渐退居党务主流外;取而代之的是偏重于党员人数的增加以及加强组织工作,这让马华如今拥有超过四千多个支会,党员人数超过一百廿万。

同时期,张天赐努力的解决许多民生问题,深获好评,形成马华公共服务与投诉的活招牌。不少各级领袖开始效仿,民众也一度以选票回馈马华为民实实在在的做事与服务。

因此,与其他政党相比较,马华的组织工作加强了,服务牌也擦亮了,各级领袖同时都强调草根性。而被牺牲的则是干部机制,精英型的干部也难以获得有效的鉴定与培训。可以发挥的平台则只有回到支会与区会层级,但是却有可能必须面对一些被视为山头主义的地方领袖。他们如同老树盘根,畏惧后辈对其党职地位可能构成威胁。因此,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有些幸运的可逐步擢升,但不幸的则因被妒忌而遭排挤。马华的精英型干部常面对形同无用武之地的窘境。

基本上,强调服务的草根型干部与能言善道、拥有专业知识的精英型干部,都应该拥有足够的空间在党内拓展其才能。草根型与精英型领袖并重的组织才能符合这个时代瞬息万变与多元的需求。马华组织已有足够的党员数量,也有努力不懈的草根服务型领袖。可是缺少空间平台,让精英型的干部在党内有着正规的管道来实践其政治愿景。加强干部机制,平衡过度偏重草根的组织文化,已是刻不容缓的一项党转型议程之一。

No comments: